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近年來人們由于對食品安全的問題越來越重視,無公害蔬菜的栽培已成為蔬菜技術推廣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。黃瓜種植是我區日光溫室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,因此掌握好無公害黃瓜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,對于提高經濟效益,增加農民收入有著非常重要作用。
1、品種選擇
選用質優、高產、抗病、抗蟲、抗逆性強、適應性廣、商品性好的黃瓜品種。適宜我縣種植的品種有:津優12號、博耐7088、博耐18B、美國先鋒、百盛、百特F1等。
2、播種育苗
2.1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是節能日光溫室黃瓜越冬栽培的關鍵。用黑子南瓜做砧木、黃瓜做接穗,把黃瓜苗嫁接在黑籽南瓜苗上,其好處:一是可防根部病害,特別對防枯萎病效果十分明顯。二是南瓜根系發達,吸肥水能力強,嫁接后的黃瓜植株生長旺盛,較耐低溫,耐旱,生育期延長,可獲高產2.1 苗床準備 按田園土3份,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份,每平方米床土加50%多菌靈8~10克充分拌勻,然后將2/3鋪入營養缽,苗床寬1.2米,長按需要定,1/3床土留作覆蓋。(苗床或裝備三個:黃瓜1個、黑籽南瓜1個、嫁接苗床1個。
2.2 浸種催芽 每667平方米用量黃瓜(接穗)150克,黑籽南瓜(砧木)約3千克,黃瓜播種期比南瓜提早5~7天,即黃瓜出苗后再播種南瓜種。黃瓜種子用55℃持續15分鐘,或用0.1%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分鐘,然后用25~30℃溫水浸泡4~6小時,接著將種子沖洗干凈,包在干凈濕布里放在25~30℃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催芽,黑籽南瓜選上一年的種子,用55~60℃溫水浸泡30分鐘后繼續浸泡12小時,多次搓洗種皮上的粘液,然后將種子放在28~31℃地方進行催芽。
2.3 播種與出苗前后管理播種依栽培時間不同,在定植45~50天前,選擇晴天上午播種,將露白的種子撒入苗床,上覆1.5~2厘米床土,然后覆地膜保溫保濕。出苗前后管理 黃瓜出苗前白天溫度保持25~32℃,夜間18~20℃,黑籽南瓜出苗前后溫度保持28~31℃,夜間20~22℃。兩者出苗后,白天溫度保持25~28℃,夜間13~15℃,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~80%,土壤濕度控制在85%左右。嫁接 一般采用靠接法。當黃瓜幼苗一葉一心,黑籽南瓜幼苗露心葉時即可嫁接,以南瓜苗作砧木,除去南瓜苗生長點,用刀片在南瓜子葉下1厘米左右處下斜切一刀,接著在黃瓜苗子葉下1.2~1.5厘米處向上斜切一刀,把兩株幼苗的切口接合對好,使黃瓜子葉壓在南瓜子葉上面,黃瓜苗放在夾子里面,南瓜苗放在外面,用嫁接夾子固定后立即栽入苗床。嫁接后3~4天,遮陰、不通風,提高溫度,白天保持25~30℃,夜間17~0℃,空氣相對濕度90~95%,4~5天后,逐漸減少遮蔭時間,延長早晚光照時間,白天溫度保持在22~24℃,夜間14~17℃,相對濕度70~80%,并及時剔除南瓜發出的心葉。10~15天,嫁接傷口愈合,剪斷黃瓜的根,通風煉苗,白天保持溫度20~25℃,夜間11~15℃。
3、定植
3.1 整地施肥 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4000~5000千克,麻渣150千克,過磷酸鈣50千克(或磷酸二銨30千克),深翻40厘米,并灌足底水,進行溫室消毒和土壤處理。
3.2 定植 苗齡45~50天,按大行70厘米,小行40厘米起壟,壟高20厘米,壟面寬60厘米,壟向南北,壟面中間開一小溝,深15厘米左右,作為膜下暗灌。壟面定植2行苗,行距40厘米,株距25厘米,鋪膜,開口將苗引出膜外,澆足定植水,用土把膜口封平。
4、定植后管理定植后室內盡量提高溫度,促進新根生長。白天溫度保持28~30℃,夜間18~20℃,相對濕度保持90%左右,緩苗后適當降低溫度,白天溫度保持25~28℃,夜間13~15℃,相對濕度保持60~70%。澆水 黃瓜定植后,澆好緩苗水,根瓜長到10~15厘米,粗2.5厘米左右,可澆催瓜水;黃瓜采收開始,視土質和天氣情況,前期10~12天澆一次水,中后期5~7天澆一水,應小水勤澆,宜在摘瓜前的晴天上午澆水。追肥應“多次少量”,黃瓜進入結瓜期進行一次追肥,畝施尿素10千克、硫酸鉀10千克,以后間隔7~10天結合澆水追施一次。整個生育期追施8~10次。頂瓜生長期,植株衰老,根部吸收力減弱,應噴施1%尿素或0.3%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。有條件可增施二氧化碳氣肥。植株調整 及時吊蔓、綁秧,摘除卷須和雄花,在進行落蔓前要及早清理下部病葉、老葉、殘葉,以利通風透光,減少病害發生。
5、采收。根瓜盡量提早采收,特別是長勢弱的植株更應早采收,防止墜秧,開始采收時4~5天1次,盛瓜期3天采收1次。黃瓜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、疫病、枯萎病、黑星病、細菌性角斑病、蚜蟲、斑潛蠅等。